“藏水于地”!山东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3月20日,春分,坐落于山东省昌乐县的南寨水库碧水悠悠、山花初绽。“作为山东省利用亚行贷款地下水漏斗区域综合治理项目之一,水库扩建蓄水后不仅抬高了区域地下水位,补充了下游生态用水,还替换了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供水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约三成。”昌乐县南寨水库运营维护中心主任赵建伟介绍,“如今库区周边生态日益改善,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的纪念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南寨水库的综合效益,正是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地下水是重要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要素,作为山东省重要的供水水源,多年平均供水量约为总供水量的40%。
“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长,超采地下水带来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省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杨永兵介绍,山东省自2016年起开始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通过采取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综合措施,努力实现“藏水于地”,“目前地下水超采治理已初见成效,全省平原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围绕控采限量,山东省深入实施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分年度逐级下达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深层承压水区域全部划为地下水禁采区,对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限期予以关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以来,全省已累计封停机井1.1万眼,其中封停深层承压水井0.4万眼。
“从取水用途来看,山东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杨永兵直言,发展节水农业在节水压减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近七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7,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实施水源置换、修复补源是恢复和提升地下水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源置换能力、地下水补给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省平原地区基本实现同源同质同网供水,供水区域内原用于农村生活供水的取水井逐步关闭或封存备用,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全省地下水供水量占全部供水比例由2015年的39.1%下降至32.6%。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个漫长过程。”杨永兵说,除了采取针对性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省主要用水效率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全省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山东省“十三五”期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绩突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这些节水措施为压减地下水开采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永兵说。
截至目前,全省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已基本压减完成,深层承压水压减达到70%以上。2021年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5.13米,较2015年回升1.39米。全省地下水漏斗区较2015年缩小40%。
“但受制于水资源短缺的客观条件,当前地下水作为山东省工农业和生产生活用水重要来源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现状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完成后,地下水漏斗恢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杨永兵坦言。今年,山东省还将推进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确定并严守地下水管控指标,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全年压采地下水3500万立方米以上,封停机井330眼以上。(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