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议:精酿十年,长不出巨头

精酿是一座“围城”,想进城的人看到了“10倍暴利”、行业洗牌、潜力巨大……而围墙内,已经守着拦路的传统啤酒巨头,以及随时想出城的资本。


(资料图片)

精酿啤酒创业有多火?

酒水行业资深媒体人如此形容:“这两年酒水行业的展会,到处都是来找代工的精酿品牌。”

很多创业者的眼中,精酿啤酒投资少、效益高,且深受年轻人喜爱,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想靠精酿发家致富,2023年年预计会有更多的年轻创业者前来掘金。

但精酿啤酒看起来像是普通人创业的“黄金赛道”,实则异常残酷。“80%以上的精酿创业者都会赔钱。”云南大理静好堂精酿创始人齐文光向老啤条介绍说,“目前,想入局精酿啤酒的创业者确实很多,咨询我的人数累计几百人了,但有些创业‘小白’仅凭借爱好就想盲目入局,根本就不具备专业性,很容易失败。”

精酿啤酒行业,“阵亡”者不止,涌入者不息。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近5年来,已有超5000家企业疯狂涌入。与之相反的是,去年有超500家企业在这一赛道相继倒下。同时,这一领域中,至今仍未能诞生一家领军型的头部企业。

遍地开花的精酿啤酒项目,到底赚不赚钱?谁能从强敌环伺的赛道中跑出来,在未来成长为能与传统啤酒大厂并肩的巨头?

铁打的赛道,流水的创业者

在新一代年轻人主导的新消费大势下,大量的创业者纷纷涌入了精酿啤酒的赛道。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2年,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注册量从140家增长到了1800家。

在2016年、2017年左右,资本开始进入精酿啤酒赛道,诸如拳击猫、斑马精酿、猴子精酿、酒花儿等品牌成为了这一时期资本的“宠儿”。百威在2017年收购了拳击猫,同年熊猫精酿也完成了行业内最大金额的一笔融资,高达1.19亿人民币。

但在那一轮的投资热后,资本的热情迅速冷却。关注过精酿啤酒赛道的消费投资人表示“我们行业内讨论过,那一波投下来我们是觉得基本都交了白卷,因为需求并没有起来。”

到了2020年,疫情的爆发影响了线下酒吧、餐饮行业的运营,酒吧等娱乐场所迎来了关店潮,许多坚持“小而美”路线的精酿品牌并未能熬过寒冬。在2020年、2021年两年中,精酿啤酒相关企业注吊销量总计接近1000家。

截至目前,精酿啤酒相关现存企业近5000家。

很多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在于,只看到了市场热度不了解运营模式就盲目入局,仅凭个人爱好就以为能赚钱。但真正入局后,不少人才发现,他们要么通过加盟入局而被收割;要么拿货的供应商酒质不够高,被同质化产品淹没;要么开店选址有问题找不到客户群;要么专业程度较弱酿不出好酒,导致客户流失严重。

缘何精酿赛道吸引中小创业者蜂拥而至?

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国内精酿啤酒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3-5年市场还处于一个空窗期,仍存在较大的红利。随着精酿啤酒的用户教育不断深入,市场不断扩容,未来还将吸引众多投资者、企业以及中小创业前来掘金。

精酿啤酒行业的高毛利也是吸引创业者入局的重要原因。多名精酿从业者老啤条,做自酿精酿啤酒的产品毛利率可达到70%-80%甚至更高;外购酒精酿馆的毛利率也可维持在50%-60%。

精酿啤酒毛利率之所以较高,一方面,是由于其产品单价远远高于工业啤酒,一瓶普通500毫升的精酿售价一般在10元左右,实际原料成本仅有2-3元;另一方面,很多小型的精酿酒馆只需要1-2人便可经营,占用的人力成本也不高。

一位专攻零售渠道的精酿啤酒品牌创始人向老啤条介绍,他们的一款“德国小麦”啤酒,一吨的成本价是2500元,500毫升的成本仅1元,即便加上物料需要的瓶子、标签,也不过是2元多的成本。但在市面上,这样的一瓶啤酒售价为19.9元,毛利率高达80%。

而这样的“暴利”,也成为了精酿“大饼”上最诱人的诱饵,吸引无数逐利而来的创业者。

固定成本居高不下

但事实上,虽然许多品牌的毛利很高,但许多品牌的利润却不高,甚至为负。“有的人卖9块9就赚钱了,有的人不卖30元都赚不到钱。”有创业者表示。

“像那种小众的品牌,它的定价没有300%的毛利,它就没办法做。”一位啤酒代工长的负责人透露,“因为现在精酿是叫好不叫卖,在不好卖的前提下,它的固定费用成本(包括折旧成本)是很高的。”且相对来说,精酿啤酒的保质期通常比工业啤酒更短。

他举例解释,以一万吨的量为例,如果品牌们能够全部销售出去,20%的毛利率就十分不错。但许多品牌的去化率并不高,比如只卖出去了2000吨,如果不把售价提高,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而这中间最关键的问题,则在于渠道是否能打通,以及消费市场是否愿意为这个品牌买单。

而他们能够走的流通渠道,一个是直营的酒吧,另一个便是通过进驻便利店、超商、电商做零售。

但精酿做零售并不被看好。“不进直营的渠道,第一他卖不动,第二他建立不起认知度。直接去零售,便利店一排柜子什么品牌都有,别人为什么买它呢?”有精酿投资人表示。

“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周转,把资源投入能够获得良性循环的地方。”“有的人找到了不错的渠道,深耕一个渠道,就能够打通。但在商场、便利店里,这个循环滚不起来。”

而一旦精酿产品的动销起不来,整个资金链便难以持续,小品牌们的产品价格更难降下。相比之下,已经有资金积累的大品牌,在渠道和成本的优势之下,却能够率先打起价格战。

精酿啤酒本就是从普通工业啤酒的大盘中去抢份额,以高端化带动的啤酒消费市场回暖背景下,存量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另外,即便是精酿啤酒,规模化生产的背后仍然是几家世界啤酒巨头,典型如百威旗下的鹅岛和拳击猫等,新啤酒玩家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来源:啤酒世界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