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新突破!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 破解蛋白质复合物结构
江西靠什么来吸引人才?近日,江西发布《江西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拟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00名、青年科技人才800名,新引进外国专家1000名。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江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面对人才问题,当下,江西这片红色热土,正在通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加速创新,打造一流的环境来回答。
“引”——让人才“挑好大梁”
位于青峰药谷核心区的章贡区国家高层次人才科创园,是江西省首个国家高层次人才科创园。以创新为核心的天然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就落户在青峰药谷。
“实验室为医药行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的宗旨,设备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共享。”青峰药业集团药物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志勇告诉记者,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已顺利承接了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重大新药研究项目的委托开发,对项目中试研究关键节点的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和技术支撑。
“目前依托平台,我们已经建立了国内一流肿瘤免疫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李志勇说,通过项目实施,目前已引进具有创新药物研发经验以及国际临床研究经验的海外专家5人,临床研究、转化医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博士20人,硕士40人,通过团队核心人员带出了一支富有凝聚力的高端创新药物研发队伍。
科技创新,人才是核心,要让人才“挑好大梁”。
“今年,我们高端领军人才培育项目取得一定成效,并积极支持相关高校成功入选国家级学科创新平台。”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犹[莹] 介绍,江西省初步构建了引进、培养并重,从青年人才、领军人才到高端领军人才,梯次合理、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
“活”——剑指痛点向纵深处破冰
体制机制创新号角的吹响,有效激活江西这片热土的发展“核动力”。
2020年,省内2名企业高层次人才拟申请办理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江西省科技厅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会同省市公安出入境部门为人才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并积极争取国家移民管理局支持,在短时间内便将永久居留证送到了人才手中,做到了人才少跑路,服务多跑腿。
报项目、申经费、填表格、评“帽子”……以往各种琐事占据了科研人员太多精力。今年4月,江西出台政策,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犹[莹] 说,在科技管理上做好“减法”,把时间还给科学家,在科研服务上做“加法”,提高科研人员获得感。
除此之外,实施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创新性地出台《江西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四唯”清理行动,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在形成……一条条破解科技创新痛点的强心剂正在打通扼住江西科技创新的梗阻。
痛点破冰了,也要及时为科技型企业解渴。江西持续做好“科贷通”“科创通宝”等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助力企业。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通过“科贷通”放款1662笔,放款金额达43.4亿元。
“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仍欠发达,基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意识和科技管理力量有待加强。” 犹[莹] 说,下一步就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留”—— 搭好平台打通引智活水渠
江西创新人才服务,用事业留人、服务留人、环境留人。
2020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揭牌成立,实现了江西中科院直属机构从无到有的突破。不到1年的时间里,专家学者总人数突破600人。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年轻博士,将科技创新的种子扎根赣鄱大地,生根发芽。当下正围绕稀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已与龙南南裕稀土公司、赣州科净环保公司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赣江创新院相关科技成果在稀土行业固废、废水利用及净化环保、稀土改性中的转化。
“好的科技创新平台才能吸引高端人才。”谈到平台建设犹[莹] 如数家珍,除了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落地挂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西研究院、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江西航空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已陆续落地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绿色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正在加紧创建,带动全省创新呈现崭新面貌。
目前,江西共有国家级研发平台86个,省级研发平台1306个,国家级园区、基地257个。“海外人才江西行”“海智惠赣鄱”“智荟赣鄱”引才引智活动已成江西人才名片。(记者 刘霞)